暂无
近日,一则消息引发资本市场热议。
3月1日,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正式上线运行,登记工作全面展开。这标志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这则“重磅消息”在短时间内蔓延至整个数据市场,甚至有对外扩散的趋势。
综合各方分析,我们认为,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的运行,并非简单停留在“登记”动作上,而是自上而下,联通地方,进行一场关乎国家数据“主权”、产业格局重构,甚至全球经济话语权的战略落子。该平台主要负责办理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直属机构、中央企业的登记业务,同时暂时代为受理部分未完成平台建设省份的登记申请。
由上至下,一场及时的数据梳理
根据《2025—2030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23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为1332亿元,较上年增长26.48%。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1662亿元,2025年将达到2042.9亿元。
光鲜数字背后隐藏着深刻的隐痛——分散在各地、各行业的数据如同无数孤岛,标准不统一、流通壁垒高等现状还很显著,当然,各地各行业已逐步开展数据开放、数据授权使用等路径探索。在2月18号国家数据局举行的发布会上,就有记者关切福建在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方面的经验做法,据负责人介绍,福建作为国家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8个试点省份之一,从统一汇聚共享、统一数据开放、统一授权运营三个层面,首创公共数据分级开发模式,目前已推出100多个授权运营应用案例。
上线的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通过统一登记、赋码管理和互联互通,该平台打破了公共数据资源的“信息孤岛”,为政府和企业搭建了一座桥梁。这不仅意味着用顶层设计打破“数据割据”,更为下一步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打下了坚实基础。正如市场分析人士所言,“这不是把公共数据装进一个篮子,而是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资源库,进一步整合公共数据运营机构,打造一个能自我造血的生态系统”。
有机构统计,截至2024年11月,我国已有28个省级政府上线了数据开放平台,这些平台是地方政府打破“信息孤岛”、统筹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的主要抓手,同时,截至2024年12月,全国共成立省市级数据集团近70家。那为什么在现在这个节点上线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数据交易网分析团队认为,各省各地方此前纷纷建设数据开放平台,组建数据集团,在数据产业上发挥的职能不尽相同,原因有多种,但在国家级层面,此次平台上线,就是在有效借鉴地方成功经验基础之上,做了一个数据整合市场化的升级,上线当日,北京、天津、河北等省依托国家平台开展了登记工作,还有山西、江苏、浙江等地省级平台完成开发,与国家平台顺利对接,便于后续在国家层面通过市场化手段调控数据要素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
市场由此疑问,平台上线,是否重构数据产业图谱?
地方层面的探索早已铺开,江苏、浙江等省份早已推出数据开放平台,但这些尝试始终受限于地域边界和数据利益分配难题。
数据交易网分析团队认为,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搭建顶层设计,可以更好整合相关资源,推动数据要素市场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技术标准的“硬约束”: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将被深度嵌入数据流通链条,解决跨系统兼容性难题;利益分配的“新公式”,数据收益如何分配?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价格机制正在试点,市场化定价或将终结“免费午餐”时代;产业生态的“大洗牌”,中小企业要么依附于生态链,要么凭借核心技术突围。
数据要素型企业的“新棋局”
“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可能被淘汰,但有独特数据资产或技术优势的玩家将迎来黄金期”。
3月1日,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上线消息刷频,3月3日股市开盘,资本市场就对数据要素做出了正向回应,包括天聚地合、神州信息、宇信科技等数据要素概念公司股价均小幅冲高。市场对这一消息的反应积极,相关概念股普遍上涨,东方财富网收录140余家数据要素概念股企业,80余家均有涨幅。这反映出投资者对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的乐观预期,认为这将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这是一种信号,也是会是一场变革,其中,被誉为“数据要素第一股”的天聚地合(苏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2479.HK/天聚地合)再一次站上潮头。
天聚地合官网介绍显示,截至目前,公司已开发超过790个API,赋能阿里、百度、腾讯、美团、字节跳动等百万企业级客户,年调用超1500亿次。公司通过隐私计算、区块链、AI大模型等数据技术,为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标准API服务及定制化数据要素流通解决方案,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第一家被资本认可的数据要素型企业,其完备的数据产品与数据流通、交易服务能力已得到多年市场验证。现如今,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的上线,对聚合数据来说既带来挑战,更孕育机遇。
利空还是利好?关键在于角色的转换。
根据政策风向,两类企业最受益:一是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商,二是具备市场数据资源禀赋的运营商。天聚地合(股票代码:2479.HK)的突破口或在后者——其多年积累的金融、消费等领域数据,若能与公共数据融合,或将催生更高价值的复合型数据产品。
更深层的利好在于数据价值红利的释放。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必然强化公共数据的登记及价值的发现,而包括像天聚地合(股票代码:2479.HK)在内的上市公司,若能在原有市场优势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升公共数据运营能力,提升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技术的研发,构建公共数据融合开发平台、可信数据传输及协同生产的全生态体系,或将成为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御用”的数据服务商也有可能。
对于未上市的数据创业型公司来说,这同样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数据交易网访谈的深圳市全维度技术有限公司CEO李立军表示,他们将积极响应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需求,加大在公共数据应用、价值挖掘等方面的投入,努力提升公司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争取未来在公共数据场景应用的业务布局中占据一席之地,借助这一契机实现公司的快速发展和市场扩张。
AI与数据的共生进化
由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数字中国研究院共同编著的《2024年AI大模型训练数据白皮书》中提出,我国尚未形成对大模型提供有效供给的数据资源生态。相比美国政府以公共数据开放服务于训练语料,社会力量以融合公共数据和网络公开数据提升语料广度、精细度和专业性的生态模式,我国可供大模型训练的有效数据资源呈现碎片化分散状态。中文语料、科研成果等高质量数据集开放程度低,企业用于训练的语料来源不清晰、权属不明确,开源后存在一定的合规隐患,使得企业更倾向于自采、自用,大模型数据流通机制尚未形成。
当前大模型的竞争已进入“数据饥饿”阶段,但优质中文数据的匮乏制约了国产模型的迭代。若国家队能整合医疗、工业、金融等领域的专业数据,并通过合规接口向企业开放,天聚地合(股票代码:2479.HK)、全维度科技这类企业或将转型为“数据精炼厂”——从数据API供应商升级为面向AI训练的垂直领域数据服务商。
这种转型的想象空间巨大。
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的上线,将标志着数字经济进一步“精耕细作”。有专家表示,对天聚地合(股票代码:2479.HK)而言,这既是对“综合性API数据流通服务商”这一标签的提升与巩固,也是跻身国家数据战略生态的历史机遇。当数据从“资源”变为“资产”,再进化为“资本”,唯有那些既能深耕垂直场景、又能与国家队共建规则的企业,才能在这场“国运”之战中立于潮头。
正如一位参与地方公共数据平台搭建的业内人士感叹:“过去我们像在沼泽里找路,现在终于看到了灯塔。”这座灯塔能否照亮我国数据的全球化之路?答案已日渐明晰。
这是属于公司的变革,那是一个从千亿到万亿的跃迁,也是一场属于整个时代的“豪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