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发行稳定币需牌照
数交网 2025-05-22 09:53:30 浏览量:76

稳定币,我国也有新规则了!

2025年5月21日,香港特区立法会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或将成为全球首个系统性规范法币稳定币发行与运营的司法管辖区。

这一立法不仅是香港应对虚拟资产风险的关键举措,更是其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探索数字金融前沿的战略布局。


香港的立法选择并非偶然。

近年来,稳定币凭借与法币挂钩的“稳定性”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支付工具,但其风险亦频频暴露。2023年硅谷银行危机导致USDC短暂脱锚等事件,揭示了无监管状态下系统性风险的累积。香港作为亚洲虚拟资产交易量占比超30%的枢纽,既要防范洗钱、挤兑等金融风险,又需避免过度监管扼杀创新动能。

《条例》的突破性在于构建了“风险为本”的动态框架。

它将法币稳定币发行人纳入发牌监管,要求最低2500万港元实缴资本、储备资产隔离存放(仅限现金及国债等高流动性资产)、无条件赎回承诺等,从源头确保价值稳定性。

同时,针对零售投资者设置“风险防火墙”,仅持牌机构可向公众推广稳定币,且广告内容需经反欺诈审查。这种设计既借鉴了传统金融的审慎监管原则,又通过分类管理(如区分专业投资者与零售用户)为创新留出空间。值得关注的是,香港特别将“港元锚定稳定币”定义为支付工具,而非证券或投资品,既维护了货币主权,又避免与现有证券法规产生冲突。

这一立法逻辑与国际监管趋势高度契合。此前有相关组织发布报告曾警告,若全球30%的稳定币发行人破产,可能引发2008年级别的流动性危机。香港的“穿透式监管”——从储备审计到赎回机制的全链条把控,正为全球提供风险防控的范本。相较于美国国会仍在争论是否允许非银行机构发行稳定币,香港以单一法案明确规则,展现出监管敏捷性。这种“立法先行”策略,与其说是限制,不如说是为市场参与者划出清晰赛道,吸引合规资本入场。

重构数字金融生态的三重效应

此次《条例》通过,标志着香港数字金融生态从“野蛮生长”转向“制度驱动”。其影响已超越单纯的监管升级,正在重塑市场格局,数据交易网分析团队认为,主要带来三重影响。

国际资本流向的“引力增强”

过去三年,新加坡、迪拜等地通过宽松政策吸引加密货币企业,但虚假项目方余波导致多国收紧监管,市场出现政策摇摆。香港此时推出明确框架,恰好填补真空。渣打银行、汇丰等机构已启动港元稳定币研发。更关键的是,香港将稳定币监管与既有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发牌制度、“数码港元”试点衔接,形成“发行-交易-支付”闭环。这种生态协同效应,可能使香港成为亚洲合规稳定币流动性的主要枢纽。

实体经济与Web3的“融合加速”

传统金融中,跨境支付成本高达6%-8%,且需2-3个工作日。而金管局“数码港元+”项目试验显示,稳定币与代币化存款结合可将结算时间压缩至分钟级,成本降低超50%。《条例》明确稳定币的支付工具属性后,企业可合法将其应用于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等场景。这种“监管沙盒+立法保障”模式,为技术落地提供了安全垫。

监管话语权的“标准输出”

当前全球稳定币监管呈现碎片化,欧盟实施严格储备要求但允许非欧元稳定币流通,美国按州立法导致监管套利。香港《条例》则以“风险穿透”为核心,既强调储备透明(需每月公布审计报告),又允许境外机构发行港元稳定币(前提是接受香港监管并持牌)。这种平衡或将成为“第三条道路”,影响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的立法选择。据报道,香港金管局已与外国央行启动监管互认磋商,未来可能形成区域性稳定币流通网络。

尽管《条例》获得行业普遍认可,但其成功与否取决于三大变量。

稳定币天然具有跨国界属性,带来了跨境监管的协同难题。香港需与主要司法管辖区建立数据共享、联合检查等机制。严格的资本和审计要求可能将中小发行商排除在外,导致市场集中度上升。同时需警惕技术快速迭代带来的监管滞后,例如算法稳定币是否应纳入现有框架,仍需持续评估。

多数零售投资者仍将稳定币简单理解为“数字现金”,忽视其潜在的赎回风险、技术故障等隐患。金管局需联合教育机构、媒体开展针对性科普,让市民直观感受脱锚、挤兑等场景的影响。此外,针对老年人、低收入群体等易受欺诈人群,需建立专项保护机制。


立法背后的金融竞合新叙事

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的通过,揭示了一个深层趋势,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竞争力已从“政策优惠竞赛”转向“制度质量竞争”。

通过构建风险可控的创新环境,香港正试图改写全球数字金融规则,既不做“避税天堂”式的监管洼地,也不沦为“一刀切”禁令的牺牲品。这种探索注定伴随争议与调整,但其核心逻辑值得深思:当技术创新不断模糊金融业态边界时,唯有主动构建“护栏”,才能让马车在疾驰中不至脱轨。

未来五年,随着各国央行数字货币与各稳定币的竞合加剧,香港的立法实践或将成为观察全球金融秩序演进的关键样本。正如相关专家所言:“监管不应是创新的刹车片,而应是方向盘。”

在这一视角下,《条例》不仅是香港的立法突破,更是数字时代金融治理的一次重要实验。

评论
关于我们

数据交易网是围绕数据要素产业进行多边服务的综合性平台,数据要素领域商业信息服务商,专注于围绕数据要素领域展开一系列深度研究与观察。通过媒体资讯+数据服务+产业落地,前中后端“三位一体”线上线下协同的运营模式,发现业内具备创新与机遇的公司与产品,解读并传递市场动态变化,为业内外机构提供高效、精准、专业的服务与决策参考。

联系我们

数据业务合作

张先生 / 15109213331(同微信)

媒体广告合作

岳女士 / 18697333678(同微信)

宁夏市场合作(负责人)

何先生 / 17695012803(同微信)


数据交易网
数商研究所
数据官HR

Copyright 2023 西安数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工信部备案:陕ICP备2022006051号-1
关键字:数据交易网 数据交易 数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