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新机遇在哪?「十五五」规划点题可信数据空间
注意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发布,其中对数据要素和数字中国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
当数据像土地、资本一样可定价、可流通,当 AI 像电力一样可普惠、可共享,中国数据产业将迎来真正的价值爆发。我们敏锐地捕捉到:相比“十四五”,“十五五”规划在数据战略上有了显著升级和扩展,正重塑国家数字竞争新优势。
01 从“十四五”到“十五五” 数据战略的升级与转变
回望“十四五”时期,我国数据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据国家数据局透露,到2024年,全国数据企业数量已超过40万家,数据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17%。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推进,各地数据交易所纷纷成立,数据基础设施初步建成。
然而,“十四五”主要还是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和起步期,更多侧重于概念的明确、基础设施的搭建和局部的试点探索。
进入“十五五”,数据战略呈现出明显的升级转变:
从分散试点到一体推进。“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健全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标志着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从分散的地方试点、平台探索,转向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
从基础构建到深度融合。数据要素不再仅仅是独立的生产要素,而是与人工智能、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赋能千行百业的催化剂。“十五五”规划强调“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正是这一转变的明确信号。
从技术驱动到制度创新。前期更多依靠技术创新驱动数据产业发展,而“十五五”时期则更加注重数据基础制度的健全,包括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安排。
02 “十五五”数据领域的四维战略布局
通过解读“十五五”规划建议及相关政策文件,作为华储物流可信数据空间运营方,我们可以梳理出国家在数据领域的四维战略布局:
1.市场维度: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要“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这与“十四五”时期的局部试点形成鲜明对比。全国一体化意味着打破地域壁垒、行业壁垒,实现数据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
国家数据局已经就此展开行动,到2025年底,数据流通节点城市将扩大到50个左右,覆盖80%的省(区、市)。这些节点城市之间的数据基础设施已经实现互联互通,为数据规模化跨域流通奠定了设施基础。
2.产业维度:培育壮大数据产业生态
2024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到2029年,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5%,数据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数据技术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该指导意见详细规划了数据产业的六大主体培育:数据资源企业、数据技术企业、数据服务企业、数据应用企业、数据安全企业和数据基础设施企业。这种全面而细致的产业规划,体现了国家对于打造完整数据产业生态的系统性思考。
3.技术维度:数据与人工智能双轮驱动
“十五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明确了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共生共荣关系。
国家数据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已建设高质量数据集超过3.5万个,总体量超过400PB,各地高质量数据集累计交易额近40亿元。这些数据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燃料”,而人工智能技术又反过来提高了数据开发利用的效率和价值。
4. 治理维度:发展与安全协同并重
“十五五”规划在强调数据开发利用的同时,也特别注重数据安全和人工智能治理,提出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这种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思路,体现了对数据规律和风险的深刻认识。
03 从规划到落地 数据领域的实施路径
基于“十五五”规划建议和相关政策文件,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五年数据领域的重点实施路径:
1. 数据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夏冰表示,“面向‘十五五’,我们将进一步聚焦高质量的标准构建、大规模的设施部署、市场化的生态运营,持续打造便捷高效、自主安全、世界领先的国家级数据基础设施”。
数据基础设施如同“数据高铁”,为数据的流通、处理和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2. 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深化
“十五五”时期,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将进入深度挖掘价值的新阶段。国家数据局正在加快推进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积极服务“人工智能+”行动。
同时,推动政府部门、行业龙头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开放场景,激发数据应用创新活力。
3. 数据技术创新突破
在技术层面,国家将大力推动云边端计算技术协同发展,加强新型存储技术研发,强化数据标注、数据合成等核心技术攻关。
特别是加快可信数据空间、区块链、隐私计算、匿名化等可信流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为数据安全有序流通提供技术保障。
04 数据从业者的应对与思考
面对“十五五”时期的战略布局,华储物流可信数据空间提醒:我们数据领域的从业者应有以下思考和准备:
1. 关注制度性机遇,提前布局
随着数据要素基础制度的健全,将催生一系列新的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从业者应密切关注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演进,在数据经纪、合规服务、资产评估等新兴领域提前布局。
国家已明确表示要“培育数据经纪、数据咨询服务机构”,加快发展“合规认证、安全审计、质量评价、资产评估、争议仲裁、风险评估、教育培训等专业服务机构”。这些领域都可能产生新的市场机会。
2. 深耕产业融合,创造价值
“十五五”规划强调“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对数据从业者而言,深入理解行业知识,把握行业痛点,将数据技术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
特别是要关注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绿色低碳等重点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打造“数据要素×”典型应用场景。
3. 突破技术瓶颈,掌握核心能力
数据技术的创新永无止境。从业者应聚焦数据采集、存储、治理、分析、流通、应用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瓶颈,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标注、数据合成、高质量数据集建设等领域需求旺盛,技术门槛较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4. 构建安全能力,确保合规发展
随着数据安全和人工智能治理的强化,合规能力将成为数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业者需将安全与合规内生于业务设计中,构建从数据采集到销毁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体系。
同时,要密切关注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的发展,确保人工智能应用的透明、公平、可控。
05 讲在最后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关键五年,是从培育试点走向全面深化、从局部突破走向系统推进的五年。这既蕴含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国家数据战略的意图和方向,把握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融合的历史机遇,在尊重数据规律、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数据要素的高效配置和深度利用,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