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华储数据解读:什么是“可信数据空间”?

可信数据空间,物流可信数据空间,华储物流可信数据空间

根据《行动计划》,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联接多方主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其本质是数据要素价值共创的应用生态,也是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重要载体。

与传统的数据库或数据平台不同,可信数据空间不以集中控制数据为目的,而是以分布式架构为基础,在确保数据主权的前提下,支持多方在互信环境中开展数据协作。其核心特征包括:共识规则先行:参与方共同遵守数据使用、流通与治理的约定;数据主权明确:数据提供方对数据的使用范围、用途和对象拥有控制权;生态价值共创:各方在可信环境中协同开发数据产品与服务,实现共赢。

三大核心能力: 可信、互联、共创

《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可信数据空间须具备三类核心能力,这也是其区别于传统数据共享模式的关键:可信管控能力: 通过身份认证、权限管理、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确保数据流通全程可控、可溯源;建立数据使用合约和履约存证机制,防范数据滥用与合规风险。资源交互能力: 提供统一的数据资源目录与语义转换服务,支持数据“找得到、读得懂、可互认”;推动不同数据空间之间接口互通、身份互认、服务协同。价值共创能力: 建立公平透明的收益分配机制与运营规则,激励多方参与数据开发;支持数据产品孵化、业务协同与跨域创新,形成可持续的生态闭环。

可信数据空间的典型架构与参与角色

3.jpg

一个成熟的可信数据空间,其稳定运行依赖于清晰的技术架构、明确的角色分工以及科学的治理规则。根据《行动计划》的指引,其核心架构通常包含以下关键组成部分:

可信数据空间运营者: 这是空间的“规则执行者”与“生态运营方”。负责空间的日常运营、技术维护与治理规则的执行,确保参与各方合规协作。运营者可以是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也可由行业龙头企业或专业服务平台承担。数据提供方: 数据的“源头活水”。他们是数据资源的拥有者,在空间中依据共识规则,授权其数据在特定目的和范围内被使用,并保留完全的数据主权。数据使用方: 数据的“价值挖掘者”。他们在获得授权后,按约使用空间中的数据资源或数据产品,以支持自身的业务决策、产品创新或服务优化。数据服务方: 空间的“能力增强者”。提供数据开发、经纪、合规审计、安全评估、技术支撑等第三方专业服务,是繁荣数据空间生态的重要力量。监管方: 空间的“规则守护者”。由政府部门或授权机构担任,负责对数据流通活动进行监督、审计与合规审查,确保整个空间的运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国家规划的五类可信数据空间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将分类施策推进五类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勾勒出国家层面的整体布局:企业可信数据空间: 聚焦于企业内部及供应链上下游,旨在打通数据链,提升协同效率,打造数字化供应链。行业可信数据空间: 面向重点行业(如物流、金融、工业),推动产业链数据贯通,支持行业级人工智能模型研发与应用。城市可信数据空间: 围绕城市治理与公共服务,推动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应用,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个人可信数据空间: 在严格保护个人信息权益的前提下,稳慎探索个人数据的授权开发利用新模式。跨境可信数据空间: 探索建立安全便利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服务于国际贸易、跨国供应链合作等场景。

这五类空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未来相互联通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骨干网络。

常见疑问:从概念到认知的关键一步

在理清基本定义后,许多读者自然会产生一些更贴近自身业务的疑问。根据我们的观察,以下几点较为常见:

疑问1:这会不会又是一个需要巨额投入的"数据中台"项目?

核心解答: 可信数据空间的核心是"连接"与"协作",而非"重建"。它通过标准化的连接器与企业现有系统(如ERP、TMS、WMS)对接,首要目标是降低现有数据资产的流通门槛,而非替代它们。其建设模式可以是企业自建,但更主流的是加入由第三方运营的行业级空间,从而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获得数据协作能力。

疑问2:我的数据放进空间,如何确保"主权"不只是口头承诺?

核心解答: 数据主权并非道德承诺,而是由技术规则与治理框架共同保障的。在技术上,通过隐私计算实现"数据不动价值动";在规则上,通过智能合约将数据使用条款(用途、时长、范围)变为自动执行的数字合约。任何违背合约的行为都无法获取有效数据,且所有操作会被区块链存证,作为追责依据。

疑问3:不同的数据空间会形成新的"孤岛"吗?

核心解答: 这正是国家《行动计划》中强调"互联互通"的原因。可信数据空间从设计之初就致力于通过统一身份认证、接口标准和资源目录,实现跨空间的身份互认与资源共享。未来的理想形态是一个"网络中的网络",企业可以通过一个入口,连接到整个可信数据生态。

建立认知,是参与变革的首要。理解可信数据空间的核心内涵,能帮助我们从纷繁的技术术语中抓住本质:它是一套旨在解决数据流通中信任与效率矛盾的规则和基础设施。

对于物流企业而言,现阶段不必急于掌握所有技术细节,但应建立起一个关键认知:未来的数据协作,将越来越多地基于此类可信环境发生。尽早理解其运作模式,就是为未来的战略决策做好准备。

作为【华储物流可信数据空间】运营方,我们致力于推动可信数据空间在物流领域的落地实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