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薛小龙:数据要素正重塑生产力系统、重构经济形态
(大河财立方·杨萨)10月28日,“科技驱动ESG升级:金融领域的责任创新与价值重塑论坛”专场活动在北京金融街举办。
活动现场,中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金融科技创新指数报告(2025)正式发布。该报告由广州大学与新华网联合研制,依托大数据分析,从行业、区域、企业等多维度全景式刻画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态势,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与高质量发展。

广州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薛小龙对报告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他表示,ESG作为现代化企业的新战略目标,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撑。广州大学与新华网共建数字经济实验室,持续开展了我国上市公司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态势的大数据分析。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迭代发展,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正重塑生产力系统、重构经济形态。”薛小龙提到,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就是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的过程,数据要素创新性配置能力的构建与提升过程,亦是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过程。未来,企业与机构间的竞争,将从传统的供应链、技术、土地、资源竞争,转向数据要素与数据资源配置能力的竞争。这一结论源于团队长达四五年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数据分析,充分印证了数据要素配置能力对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
薛小龙表示,经济系统是由企业、基础设施与政府治理体系构成的复杂系统。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抽样思维已无法满足对复杂系统的认知需求。人工智能时代,需以全样本、复杂系统思维构建大数据思维方式,在“数据+模型”驱动下,建立分析经济社会复杂系统运行规律的新范式。
此次发布的报告呈现四大显著特点:一是将企业视为经济系统的微观主体与“基因”;二是构建大数据思维模式,依托企业微观大数据反映数字经济宏观系统运营规律;三是从区域、行业、企业多维度,对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数字经济创新行为进行全面扫描,研判发展态势;四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分析方法,搭建产业创新、科技创新与企业创新、区域创新之间的桥梁。
薛小龙表示,期待未来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发挥创新主体优势,提升数据要素配置能力,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