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试验田”怎么种?江苏心中有“数”手上有招!
国家数据局近日正式复函同意江苏等七省市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我国将在这7个试验区里,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力布局和区域合作、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场景应用拓展、对外合作、适数化改革等7方面重点,推出158项改革举措。这当中,江苏要承担31项,数量居全国第二。
为什么国家会把“一副硬担子”放在江苏肩上?记者从江苏省数据局了解到,作为数字经济大省,江苏近年来积极引导省内各市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南京大模型工场、苏州工业大数据特色基地、宿迁京东数据标注产业园、连云港悟空智算……初步形成了“梯度分工、功能互补”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亮点频现,为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奠定基础。

为更好推动试验区建设任务落地,江苏心中有“数”。据悉,省数据局会同相关部门提前谋划,组织开展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点,为国家试验区建设先行探路。
既要心中有数,还要手上有招。聚焦国家赋予的重大改革事项,全省将通过“制度创新+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场景赋能”四维协同,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实践路径,赋能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江苏将打出“四路拳法”:
第一路,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以苏南重点城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加快建设全省统一数据交易枢纽,健全数据产权运行机制,探索数据定价模式和价格形成机制。实施公共数据攻坚三年行动,统筹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构建全链条、共生共荣的数据交易生态圈,将数据要素从“政策概念”转化为数字经济价值释放的“核心引擎”。
第二路,繁荣数据产业发展生态。
实施培育壮大数据企业行动,开展数据企业认定,建立重点数据企业培育库,培育一批具有生态引领力的数据企业。统筹全省数据产业布局,建设一批省级数据产业特色园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国家级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试点。加快企业、行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行业数据空间建设,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的数据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聚焦人工智能等数据富集型行业,推动建设数据产业创新联合体,打造更加完善高效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数据产业从“分散布局”转化为数字经济提质增效的“核心载体”。

第三路,强化数据基础设施支撑。
协同实施“算力券+数据券+模型券”组合政策,提档升级网络基础设施,统筹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流通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一体化算力网、数联网建设试点,建设全省一体化数联网,健全数据接入、数据传输、数据流通服务平台,促进低门槛接入、大规模流通、高效安全利用,将基础设施从“基础形态”转化为数字经济驱动创新的“支撑底座”。
第四路,深度挖掘高价值数据应用场景。
办好“数据要素×”大赛,开展公共数据“跑起来”示范场景建设,持续挖掘数字经济、全域数字化转型、数字消费等领域典型案例,推动多技术、多场景应用供需对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深度挖掘垂直行业大模型应用需求,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强化“人工智能+”与高质量数据集建设联动对接,将场景赋能从“实践示范”转化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全域范式”。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