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也能卖钱!四川首批林草碳普惠项目交易成功
10月23日,四川首批林草碳普惠项目在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成功落地。来自雅安市宝兴县、天全县以及绵阳市三台县的森林经营碳普惠项目共完成碳汇交易10654吨,总成交金额62.9万元,标志着四川在探索林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上迈出关键一步。
林业碳汇,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经营等标准化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这类项目产生的减排量经核定后,可在碳市场交易,成为应对气候变化与推动生态补偿的市场化工具。目前,林业碳汇已在国内外碳交易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

2022年,三台县新生镇、郪江镇约1.2万亩中幼林抚育项目被纳入全省首批县级碳普惠试点。通过实施抚育、施肥、修枝等科学管护措施,项目区林木固碳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经专业机构审定,该项目在2021-2025年监测期内,预计共产生碳减排量9654吨,覆盖面积达9155.18亩。项目严格按照省碳普惠开发流程,经过两轮公示后,最终在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成功上市交易。三台县盛丰美业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赵婷婷介绍,首期交易预计收益约30万元,平台公司占三成,村集体分七成,主要用于林业管护与乡村振兴。
除已完成交易的项目外,当前峨眉山市、宣汉县的林草碳普惠项目已完成公示签发,即将进入交易环节。更令人振奋的是,全省目前正积极储备开发林草碳普惠项目19个,初步形成了"试点先行、梯队跟进、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为四川林草碳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天府森林碳库"建设目标,持续提升林草资源固碳增汇能力,规范项目开发与交易流程,拓展"碳汇+"消纳场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动林草碳汇高质量发展。全省将以此次总结会为契机,把三年试点经验转化为持久发展动力,积极探索具有四川特色的林草碳汇发展路径,着力打造林草碳汇发展先行示范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