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福建率先布局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还有谁将抢占下一个黄金赛道?

数据交易网在云南、河北的布局只是开始,一场关乎未来十年区域经济格局的竞赛已经拉开帷幕。

数字时代,数据不再是附属品,而是核心资产。数据交易网近期连续落子云南楚雄与河北,福建省则迅速出台数据产业集聚区培育指引——这并非偶然,而是区域竞争进入新阶段的明确信号。

当传统招商引资模式逐渐触及天花板,数据产业集聚区正成为各地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新赛道。这场竞赛的参与者不再局限于一线城市,而是蔓延至全国各地,形成百舸争流的局面。

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时代意义

数据产业集聚区不是简单的地理集中,而是数据要素汇聚、流通、价值化的生态系统,其建设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具有深远影响。

image.png

数据产业集聚区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集中布局,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数据要素的高效流动和优化配置。安徽省数据资源局2025年三季度的进展报告显示,通过培育壮大“数智云网链”等新兴数字产业,仅安徽数据交易所就吸引了261家数商企业入驻,合肥数据要素平台入驻数商更达666家,开设了空天信息、算力、科研等7个数据专区。这种集聚效应极大地促进了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

同时,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有助于打破“数据孤岛”,促进数据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共享开放。江苏省玄武区启动的数据交易产业生态“百千万”计划,明确提出通过构建覆盖数据要素全链条、全周期、全环节的产业生态,合力破解数据“流不动、供不出、用不好”的行业难题。这种探索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供了可行路径。

数据产业集聚区还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在《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城市群发展数据产业集聚区”,“梯次培育数字产业集群”。福建省的计划更是明确提出,到2027年,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打造5个以上数据产业集聚区、10个以上数据要素产业园。这样的发展态势将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共建共享的发展前景

数据交易网深度参与各地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当地共建产业集聚优势,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数据交易网可作为连接枢纽,促进不同区域数据市场的互联互通。在甘肃省的数据市场培育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建立跨区域数据产权登记信息共享、证书互认机制,实现‘一地登记、多地互认’”。数据交易网可利用其跨区域网络优势,搭建统一规范、高效协同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破除数据流通的地域壁垒。

数据交易网还可发挥资源整合功能,提供全链条服务。浙江省杭州市“数谷”项目的经验表明,通过集聚数据交易场所、建设数据流通专用网络、打造数据合规流通数字证书、探索区块链跨链互认等举措,可构建“制度、规则、市场、生态”四维一体的发展格局。数据交易网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经验,为各地提供一站式生态服务。

image.png

此外,数据交易网能够促进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福建省在《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中专门部署了“数据赋智”行动,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数据标注”、“建设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数据交易网可以依托平台优势,建设高质量数据集交易专区,为人工智能企业输送“新鲜食材”,推动“大模型+行业”典型应用落地。

迈向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的未来

数据要素价值的充分释放,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策支持是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重要保障。从各省实践看,资金支持对集聚区发展至关重要。福建省对入选的国家数据产业集聚区给予不超过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对省数据产业集聚区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对数据要素产业园给予不超过500万元支持。这样的投入力度为集聚区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安徽省积极推动算力网络互联互通,截至目前,省级算力统筹调度平台已汇聚通算近640P、智算超26000P、超算达33P、量子算力达2070比特。这样的基础设施为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算力支撑。发力基础设施建设是数据产业集聚区的核心竞争力。

在应用场景的挖掘方面,同样也能体现数据价值实现。各地纷纷通过举办“数据要素×”大赛,推动数据要素在金融、医疗、制造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安徽省上线的153个公共数据产品,累计调用600多万次,体现了数据应用场景的广泛需求。

image.png

随着国家数据局部署的一批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试点逐步展开,数据交易网应把握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与各地政府、园区、企业携手共进,共同打造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实践范例,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数据要素是新时代的“产业石油”,而数据产业集聚区则是开采和炼化这种珍贵资源的最佳场所。让我们共同投身于这一充满活力的新赛道,共建共享数据产业集聚区的美好未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