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数据学院正式成立,打造数据人才摇篮
9月20日,湖北大数据创新发展大会上,湖北大数据学院正式揭牌。
这所由政府统筹、企业深度参与的新型学院,诞生于我国大数据核心人才缺口突破230万人的背景下,它的成立不仅是对数字经济时代人才需求的回应,更标志着湖北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中迈出了关键一步。
我们可以预见,当华为、阿里云、科大讯飞等企业的技术专家走进课堂,当职业认证与实战项目成为培养标配,湖北正在探索一条数据人才培育的新路径。
当前数据人才培养正面临结构性矛盾。
一方面,企业对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数据人才求贤若渴,机构统计,市场对数据交易师、数据评价师等等新兴职业缺口超50万,持证者占比较少;另一方面,传统培养模式与产业需求脱节,高校课程更新滞后于技术迭代。
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全国已有775所高校开设数据科学专业,但能独立完成数据治理、建模分析的复合型人才仍严重不足。湖北大数据学院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了“内训强基、外培拓展、认证赋能、生态公益”的四维培育矩阵,联合头部企业开发系统化课程,将数据分析师等认证体系纳入教学环节,实现了“学习-实训 -就业”的闭环设计。
这种模式直击人才培养痛点,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企业急需的实战能力。
湖北数据要素市场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人才支撑。2024年,中部数据流通服务中心在汉揭牌,不到一年时间入驻数商167家,交易金额突破6000万元;湖北大数据集团推出的“数荆灵”大模型,实现了数据治理、供需匹配等流程的智能化升级;三峡集团打造的长江流域数据要素流通平台,正在将海量水文数据转化为防汛抗旱的决策智慧。
这些创新实践背后,是对数据安全、合规交易、价值挖掘等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学院与湖北大数据集团的深度协同,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接触真实数据场景的实训机会,更能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要,培养既懂技术又熟悉数据要素市场规则的专业人才。正如“数荆灵”大模型需要持续的人才迭代优化,数据要素市场的繁荣同样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数据人才正在成为创新创业的核心驱动力。从长江流域的数据治理到乡村的智慧农业,从数字政府建设到工业互联网升级,湖北正在全方位释放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咸安区北洪港流域的“空天地”感知网,将11个部门的数据编织成乡村治理的神经网络,让农民通过手机就能获得精准的种植指导。这样的创新实践需要大量既懂技术又了解行业的复合型数据人才。
湖北大数据学院的成立,恰如为数据要素市场安装了人才引擎,它通过学术、实战、政策的师资团队,将前沿技术、市场需求和政策法规融入培养全过程,为湖北建设全国数据要素市场中部枢纽提供了人才保障。
数字经济时代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
湖北大数据学院的探索,不仅是在填补人才缺口,更在重构人才培养的生态体系。当这所学院培养的首批毕业生走向数据治理、交易流通、场景创新等岗位,他们将成为激活数据要素价值的“金钥匙”,推动湖北从“九省通衢”向 “数字九州通衢”跨越。
在这场数据要素市场化的浪潮中,人才培育的湖北模式,或许能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经验,让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真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评论 0